廖化真的不厲害嗎? “蜀中無大將,廖化作先鋒”的真正含義是什么
人們常說的蜀中無大將,廖化作先鋒,字面上的意思使人們常常認為蜀國后期人才凋零,由能力平庸的廖化擔任先鋒。可廖化真的這么平庸無能嗎,其實并不是的,據(jù)史料記載,廖化在蜀國后期已經(jīng)是十分重要的將領。
《三國志》并未給廖化立傳,只是在蜀書的最后一卷中,夾帶了百余字的廖化小傳。據(jù)《三國志廖化傳》記載:“廖化字符儉,本名淳,襄陽人也。為前將軍關羽主簿,羽敗,屬吳。”盡管其傳記內(nèi)容太少,但從《三國志》中還是可以找到一些關于廖化的故事。
在《三國志王平傳》中,裴松之曾注引《華陽國志》曰:“后張翼、廖化并為大將軍,時人語曰:‘前有王、句,后有張、廖。’”王平、句扶、張翼這三人都是蜀漢后期出名的大將,他們也曾在北伐或者平亂途中,立下過不少的功勞。而廖化能夠和他們并列,足以見其軍中威望,不亞于其他三人。
據(jù)《三國志蔣琬傳》記載:“舉茂才,琬固讓劉邕、陰化、龐延、廖淳。”結(jié)合上文廖化小傳中的記載,這句話中談到的廖淳,正是廖化。作為諸葛亮的接班人之一,蔣琬的能力不少讀者也都了解。而蔣琬卻對廖化有所謙讓,這也足以說明了廖化在蜀漢集團中的名聲了。
在《三國志明帝紀》中,裴松之曾注引《魏書》曰:“九月,蜀陰平太守廖敦反,攻守善羌侯宕蕈營。雍州刺史郭淮遣廣魏太守王赟、南安太守游奕將兵討敦。”在《三國志郭淮傳》中,也有這樣一句話:“姜維出石亭,從疆川,乃西迎治無戴,留陰平太守廖化于成重山筑城,斂破羌保質(zhì)。”可以看到,通過陰平太守這一線索,廖化還有個叫廖敦的名字。這樣一來,廖化不僅在北伐過程中幫助姜維很好的完成了筑城重任,而且他還獨自攻擊過魏國的領地。這場戰(zhàn)爭的結(jié)局便是:“奕軍為敦所破;赟為流矢所中死。”廖化在與曹魏名將郭淮的對抗中,反而占據(jù)了上風,可見廖化的本領,也當真十分了得。
在《三國志廖化傳》中,裴松之注引《漢晉春秋》講了這樣一則故事:景耀五年,姜維繼續(xù)興兵北伐。對此,廖化覺得十分擔憂,他覺得姜維用兵不知道多加整頓,必然會引來災禍上身。“智不出敵,而力少于寇,用之無厭,何以能立?詩云‘不自我先,不自我后’,今日之事也。”對于廖化的勸諫,姜維并沒放在心上。可后來的結(jié)局,卻證明了廖化極為高明的戰(zhàn)略眼光。據(jù)《三國志三少帝紀》記載:“冬十月,蜀大將姜維寇洮陽,鎮(zhèn)西將軍鄧艾拒之,破維于侯和,維遁走。”
蜀中無大將,廖化作先鋒這句話的實際意義其實是,姜維北伐時,蜀之能征善戰(zhàn)的大將都已亡故,無人可用,只能讓年近八十的廖化做先鋒。原義是蜀國連個年輕的將領都沒了,廖化那樣的老將居然要去做先鋒?,F(xiàn)多比喻團隊里面沒有出眾的新人,要年老的,有經(jīng)驗的人來擔負重任。
聲明:轉(zhuǎn)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,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,我們將及時更正、刪除,謝謝。